【本報訊】本澳日前新增兩宗麻疹個案,本年至今麻疹病例累積至三十宗,兩名分別任職山頂醫院及鏡湖醫院的醫護人員感染麻疹。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協調員梁亦好表示,其中一名患者是山頂醫院兒科急診護士。該名護士曾接觸一名麻疹確診小童,相信感染源頭很大可能由該名小童引起。梁亦好又提到,衛局在三月初至今共跟進了二千多名麻疹個案接觸者,連續二十一日追蹤他們的健康狀況,最新的兩宗個案的接觸者均未有出現不適。
梁亦好指,衛局將會對山頂醫院兒科急診護士的呼吸道樣本作基因分析,以確定麻疹來源。該名護士發病前曾接種一劑麻疹疫苗,接種麻疹疫苗後有百分之五至十的機率出現一些類似麻疹症狀,會相對輕微,但仍有發燒、皮疹等症狀。她又指,衛局將對患者的呼吸道樣本作基因分析,有資料再作公佈。另一名感染者是鏡湖醫院放射技術員,患者在整個潛伏期大部份時間均不在澳門,亦無接觸過麻疹患者,故暫列為輸入病例。
梁亦好又表示,麻疹潛伏期通常最高可長達二十一日,傳染期由出疹前四日持續至出疹後四日。梁亦好稱衛局方會持續跟進患者的同事、親友及候診區病人等接觸者,及追蹤其潛伏期內的健康狀況。
另外,三月份誘蚊產卵器指數為十一點六,較去年同期的六點三明顯高,亦較 二月份的七點九高。梁亦好指本澳今年天氣暖,無明顯冬季,有助蚊蟲孳生,因此本澳今年出現登革熱的風險較往年高。
梁亦好亦指出,本澳首三個月已錄得三宗登革熱輸入個案,患者均在東南亞受感染,呼籲市民外遊時必須做好個人防護措施,並清理家居積水。衛局將加強化學滅蚊工作,包括地盤的常規性巡查,對高風險場所例如花店、廟宇、街渠及衛生黑點加強化學滅蚊工作。
衛生局預防登革熱工作小組在清明節到墳場派發宣傳單張,提醒現場掃墓人士做好防蚊措施,清理祭祀品及用過的容器積水,掃墓後要清理垃圾,以防蚊蟲孳生。
根據數據,澳門區三月份誘蚊產卵器指數以黑沙灣區最高,而路環區則比往年同期高。衛生局亦將針對情況進一步加強一系列化學滅蚊工作,今年四至十月亦會加強高風險場所如花店、酒店、地盤及大廈公共地方進行巡查,清除蚊蟲孳生源及積水等。